首页 > 简讯 > 精选问答 >

董仲舒《春秋繁露》摘录-必仁且智第三十

2025-08-06 17:07:53

问题描述:

董仲舒《春秋繁露》摘录-必仁且智第三十,真的撑不住了,求给个答案吧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06 17:07:53

董仲舒《春秋繁露》摘录-必仁且智第三十】《春秋繁露》是西汉思想家董仲舒的重要著作,融合了儒家思想与天人感应学说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其中“必仁且智第三十”一篇,集中阐述了仁与智的关系,强调仁者爱人、智者明理,二者相辅相成,共同构成君子之德。

本篇主要从仁与智的内涵、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入手,提出“仁者必有爱,智者必有知”,并指出只有兼具仁与智,才能成为真正的贤人。董仲舒认为,仁是道德的核心,智是实践的手段,二者缺一不可。

在《必仁且智第三十》中,董仲舒强调仁与智是君子立身处世的根本。仁者能爱人、能宽容、能体恤百姓;智者则能明辨是非、通晓事理、善于治理。他指出,若仅有仁而无智,则难以应对复杂事务;若仅有智而无仁,则易流于冷漠或权谋。因此,唯有“仁且智”,方能实现治国安民的理想。

此外,董仲舒还提到,仁与智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可以互相促进、相得益彰。仁为本,智为用,二者结合,才能达到“内圣外王”的境界。

《必仁且智第三十》内容摘要表

内容要点 解释
仁的定义 仁者爱人,心怀善念,能包容、能体恤百姓
智的定义 智者明理,能辨是非、通达事理,具备判断与决策能力
仁与智的关系 仁为本,智为用;仁需智以行,智需仁以正
仁不足的后果 若无智,仁易流于空泛,难成实际之功
智不足的后果 若无仁,智易沦为权术,失去道德基础
君子之道 君子应兼备仁与智,以仁为心,以智为行
社会治理 仁智兼备者,方可治国平天下,实现社会和谐
历史例证 引用古代圣王,如尧、舜、禹等,皆因仁智兼备而得天下

综上所述,《必仁且智第三十》不仅体现了董仲舒对人性与社会治理的深刻思考,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道德与政治理念。通过仁与智的结合,董仲舒构建了一个理想的人格模型,为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指明了方向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