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简讯 > 精选问答 >

及笄之年词语解释

2025-09-13 11:25:31

问题描述:

及笄之年词语解释,求路过的高手停一停,帮个忙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13 11:25:31

及笄之年词语解释】“及笄之年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词语,常用于描述女子成年的年龄阶段。在古代社会,女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便会举行“及笄”仪式,象征着从少女步入成年女性的重要标志。这个词语不仅具有文化内涵,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性别角色和人生阶段的重视。

以下是对“及笄之年”的详细解释与总结:

一、词语解释

词语 解释
达到、到达
古代女子盘发用的簪子,也指成年礼
及笄 女子成年时举行的仪式,表示已成年
及笄之年 指女子十五岁左右的年龄,是成年的重要标志

二、历史背景

在古代中国,尤其是周代至汉代时期,女子通常在十五岁左右举行“及笄”仪式。这一仪式类似于男子的“冠礼”,但更为低调。通过佩戴发簪、更换服饰等方式,表示女子已经具备了结婚和承担家庭责任的能力。

三、文化意义

- 成年标志:及笄之年标志着女子正式进入成年阶段。

- 婚姻准备:此年龄段的女子通常会被家长考虑婚配问题。

- 社会角色转变:从少女到妇人的身份转变,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。

四、现代应用

虽然现代社会中不再严格遵循“及笄”制度,但“及笄之年”这一说法仍被用来形容女子十五岁左右的年纪,常用于文学作品或文化表达中,体现传统文化的延续。

五、相关词语对比

词语 含义 对应年龄
及笄之年 女子十五岁成年 15岁左右
冠礼 男子成年礼 20岁左右
总角 小孩时期 约3-8岁
豆蔻年华 女子十三四岁 13-14岁

六、总结

“及笄之年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,代表女子成年的开始。它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年龄阶段的划分,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如今,尽管形式已发生变化,但这一词语依然具有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,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传承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