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和衷共济意思和衷共济出处】“和衷共济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于形容大家齐心协力、共同面对困难。它不仅表达了团结协作的精神,还体现了在逆境中相互支持的重要性。下面我们将从成语的含义、出处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。
一、成语解释
词语 | 含义 |
和衷共济 | 指大家同心协力,共同克服困难,比喻团结一致,共渡难关。 |
释义说明:
“和衷”意为和谐、同心;“共济”意为共同渡过难关。整体表示人们在面对困难时,能够齐心协力、互相帮助,共同解决问题。
二、成语出处
出处 | 内容 |
《尚书·皋陶谟》 | “同寅协恭,和衷共济。” |
出处背景:
“和衷共济”最早见于《尚书·皋陶谟》,是古代政治文献中的一句重要语句,原意是指官员之间应和睦相处、同心协力,共同治理国家。后来被广泛引申为一种团结合作、共克时艰的精神。
三、现代用法与示例
使用场景 | 示例句子 |
团队合作 | 在项目遇到困难时,团队成员齐心协力,和衷共济,最终完成了任务。 |
社会动员 | 面对自然灾害,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,表现出强烈的和衷共济精神。 |
政治语境 | 国家领导人强调,要发扬和衷共济的精神,推动社会和谐发展。 |
四、相关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同舟共济、同甘共苦、众志成城 |
反义词 | 分崩离析、各自为政、互不相让 |
五、总结
“和衷共济”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,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团结精神,也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各种情境。无论是工作、生活还是国家建设,这种精神都显得尤为重要。通过了解其出处与含义,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一成语,增强集体意识与协作能力。
表格总结: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和衷共济 |
含义 | 同心协力,共同克服困难 |
出处 | 《尚书·皋陶谟》:“同寅协恭,和衷共济。” |
现代用法 | 团队合作、社会动员、政治语境等 |
近义词 | 同舟共济、同甘共苦、众志成城 |
反义词 | 分崩离析、各自为政、互不相让 |
通过以上内容,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“和衷共济”的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