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建档立卡户如何确定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,“建档立卡户”是一个重要的概念。它是指通过精准识别、动态管理,将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国家扶贫体系,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帮扶政策。那么,建档立卡户是如何确定的?下面将从认定标准、流程和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总结。
一、建档立卡户的认定标准
建档立卡户的确定主要依据家庭收入、生活水平、住房条件、教育医疗等因素。具体标准如下:
序号 | 认定标准 | 说明 |
1 | 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贫困线 | 根据国家或地方发布的贫困标准,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该标准即可能被纳入 |
2 | 居住条件较差 | 如房屋为危房、无安全饮水、无电等 |
3 | 教育负担较重 | 家中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但无力承担学费 |
4 | 医疗负担较重 | 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,医疗支出较高 |
5 | 劳动力不足或丧失 | 家中无劳动力或劳动力严重不足 |
二、建档立卡户的认定流程
建档立卡户的确定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经过多轮筛选和审核。具体流程如下:
步骤 | 内容说明 |
1 | 信息采集:由村委会或乡镇政府组织人员入户调查,收集家庭基本信息、收入情况、生活状况等 |
2 | 初步筛选: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条件,初步判断是否符合建档立卡标准 |
3 | 民主评议: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,对初步人选进行评议,确保公平公正 |
4 | 公示公告:将拟纳入的贫困户名单在村务公开栏或村委会进行公示,接受群众监督 |
5 | 审核上报:经乡镇政府审核后,报县级扶贫部门审批 |
6 | 系统录入:最终确定的建档立卡户信息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,实现动态管理 |
三、建档立卡户的管理方式
建档立卡户并非一成不变,而是根据家庭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调整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管理方式:
管理方式 | 说明 |
动态监测 | 定期对已纳入系统的贫困户进行走访、核查,了解其最新情况 |
脱贫退出 | 对于收入稳定、生活改善的家庭,按规定程序予以脱贫退出 |
返贫预警 | 对已脱贫户进行持续关注,防止因病、因灾等原因再次陷入贫困 |
分类帮扶 | 根据不同致贫原因,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,如产业扶持、教育资助、医疗救助等 |
四、总结
建档立卡户的确定是一项系统性、长期性的工作,需要基层干部深入群众,准确掌握家庭实际情况,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审核和管理。只有做到“精准识别、动态管理、有效帮扶”,才能真正实现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的目标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建档立卡户如何确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“有或无”的问题,而是一个涉及信息采集、民主评议、审核公示、系统录入和动态管理的全过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