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简讯 > 精选问答 >

祸起萧墙的典故

2025-07-11 22:13:34

问题描述:

祸起萧墙的典故,急!求解答,求别让我白等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11 22:13:34

祸起萧墙的典故】“祸起萧墙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吾恐季孙之忧,不在颛臾,而在萧墙之内也。”意思是祸患发生在内部,而不是外部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内部发生的问题或矛盾,导致灾难或失败。

一、典故来源

该成语最早见于《论语·季氏》篇。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跟随季氏出征,准备攻打鲁国的附属国颛臾。孔子对此表示反对,并指出真正的隐患不在外部敌人,而是在鲁国内部,尤其是季氏家族内部。他警告说,如果内部不团结,将来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问题。

“萧墙”指的是宫室内的屏风,也就是内室的墙壁,象征着内部的界限。因此,“祸起萧墙”比喻的是内部的冲突或问题,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。

二、历史背景

春秋时期,鲁国的政权被三家大夫控制,其中以季氏最为强大。季氏为了扩张势力,计划攻打颛臾,但孔子认为此举并不明智,因为真正的威胁来自内部。后来的历史发展也验证了孔子的预言,季氏家族内部权力斗争不断,最终导致鲁国局势动荡。

三、成语释义与用法

词语 解释 用法示例
祸起萧墙 指灾祸发生在内部,而非外部 “公司这次的危机,正是祸起萧墙,内部管理混乱所致。”
萧墙 宫室内的屏风,象征内部 “他虽在外奔波,但祸起萧墙,家中已生变故。”

四、现代意义

在现代社会中,“祸起萧墙”常用于描述企业、组织或国家内部出现的问题,如管理不善、腐败、派系斗争等,这些都可能成为引发重大问题的根源。它提醒人们要重视内部治理,避免因内部矛盾而导致外力乘虚而入。

五、总结

“祸起萧墙”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,更是一种深刻的警示。它告诉我们,真正危险的往往不是外部的敌人,而是内部的隐患。无论是个人、家庭还是国家,都需要关注内部的和谐与稳定,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。

表格总结:

项目 内容
成语 祸起萧墙
出处 《论语·季氏》
含义 灾祸发生在内部
原意 季氏内部问题引发的危机
现代用法 描述内部矛盾引发的后果
警示意义 强调内部治理的重要性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