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九出十三归是什么意思九出十三归释义】“九出十三归”是中国传统民间借贷中的一种利息计算方式,常见于旧时的高利贷或民间金融活动中。它是一种以“九成放款、十三成回收”的形式进行的借贷行为,意味着借款人从贷款人处借得100元,但需要偿还130元,实际利率高达30%。这种借贷方式在历史上常被用来剥削穷人,具有较高的风险和不透明性。
一、九出十三归的基本含义
项目 | 内容 |
定义 | 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100元,到期需偿还130元,即“九出十三归”。 |
利率 | 实际年利率为30%,属于高利贷范畴。 |
特点 | 恶意压低本金、虚高还款额,是典型的民间高利贷模式。 |
二、九出十三归的运作方式
1. 本金计算:借款人实际获得的资金为90元(即“九出”),而贷款合同上写明为100元。
2. 还款金额:到期后,借款人需偿还130元(即“十三归”)。
3. 实际利率:若按一年期计算,实际年利率为30%((130-90)/90 = 33.33%)。
三、历史背景与社会影响
项目 | 内容 |
背景 | 多见于明清至民国时期,尤其在农村地区较为普遍。 |
目的 | 贷款人通过压低本金、虚增还款额获取高额利润。 |
影响 | 对贫困家庭造成严重负担,易引发债务纠纷甚至家庭破裂。 |
四、九出十三归与现代借贷的区别
项目 | 九出十三归 | 现代正规借贷 |
利率 | 高达30%以上 | 一般不超过24%(合法范围) |
透明度 | 不透明,存在欺诈 | 合同明确,受法律保护 |
法律地位 | 属非法高利贷 | 受《民法典》等法律法规约束 |
五、总结
“九出十三归”是旧时民间借贷中一种典型的高利贷形式,其核心在于通过虚假本金和虚高还款额来获取暴利。虽然在现代社会已被法律禁止,但它反映了过去民间金融体系中的不规范与剥削现象。如今,合法、透明的借贷方式已成为主流,借款人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,避免陷入高利贷陷阱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民间借贷的历史演变或相关法律知识,可参考地方志或法律条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