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馨这个字在一典里的意思是什么】在古代汉语中,“馨”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字,常用于诗词、典籍之中。它不仅具有字面意义,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本文将从《说文解字》等古籍出发,结合“馨”在经典文献中的用法,总结其含义,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。
一、文字学角度:《说文解字》对“馨”的解释
根据《说文解字》的记载,“馨”字本义为“香远闻也”,意思是香气能够远播,形容气味悠长、芬芳四溢。该字最初多用于描述香气,如祭祀时的香火、花木之香等。
二、在经典文献中的使用情况
“馨”在古代经典中常出现于诗赋、礼仪、文学作品中,主要表达以下几种含义:
| 文献名称 | 出处 | “馨”的含义 | 举例说明 |
| 《诗经》 | 《周颂·清庙》 | 香气远播 | “祀事孔明,先祖是皇;神保是飨,祭则受福。”此处“馨”指祭祀时的香气 |
| 《礼记》 | 《郊特牲》 | 祭祀之香 | “黍稷非馨,明德惟馨。”意为粮食虽美,不如美德之香 |
| 《楚辞》 | 《九歌·东君》 | 芳香 | “灵连蜷兮既留,烂昭昭兮未央。香菲菲兮袭予,……”“馨”与“香”同义 |
| 《论语》 | 无直接使用 | — | 未见“馨”字出现 |
| 《庄子》 | 《逍遥游》 | 喻美好事物 | 间接使用,象征高洁、美好 |
三、引申义与文化内涵
随着语言的发展,“馨”逐渐由字面意义扩展为比喻义,常见引申义包括:
- 美好、高尚:如“德馨”,表示道德高尚。
- 广为人知、流传久远:如“名满天下,声闻于外”,可理解为“馨”有传播广泛之意。
- 情感深厚:在诗词中,有时用来形容情谊深远、温馨感人。
四、现代用法与演变
在现代汉语中,“馨”字已较少单独使用,但常作为词素出现在词语中,如:
- 温馨:形容温暖、舒适的情感氛围。
- 馨香:仍保留香气之意,常用于形容美好的气味或品质。
- 德馨:强调道德高尚、令人敬仰。
五、总结
“馨”字在古代经典中主要表示香气远播,后引申为美好、高尚、广为人知等含义。它不仅是一种感官体验的描述,更承载了古人对美好品德和精神境界的追求。
| 字义 | 含义 | 使用场景 |
| 香气远播 | 气味悠长 | 祭祀、自然描写 |
| 美好高尚 | 道德、品格 | 文学、哲学 |
| 广为人知 | 流传久远 | 古代诗词、文章 |
| 温馨感人 | 情感深厚 | 现代词汇组合 |
综上所述,“馨”在古籍中多用于表达香气、美好、高尚等意涵,是中华文化中一个富有诗意和哲理的字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