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岳阳楼记古诗】《岳阳楼记》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,虽名为“记”,但其文辞优美、意境深远,常被后人与古诗并列阅读。虽然严格意义上,《岳阳楼记》并非一首古诗,但它以散文形式承载了浓厚的诗意与哲理,成为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文章之一。
一、
《岳阳楼记》写于公元1046年,作者范仲淹因政治失意,被贬至邓州(今河南邓县),期间应好友滕子京之邀,为其重修的岳阳楼作记。文章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,抒发了作者对人生、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,提出了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崇高理想。
文章结构清晰,语言凝练,情感真挚,既有对自然风光的描写,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思考,体现了儒家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思想。尽管不是诗歌,但其文字如诗,意境如画,被誉为“千古绝唱”。
二、《岳阳楼记》与古诗的对比分析
| 项目 | 《岳阳楼记》 | 古诗 |
| 文体 | 散文 | 诗歌 |
| 韵律 | 不讲押韵 | 讲究平仄、押韵 |
| 结构 | 较长,有起承转合 | 短小精炼,多为四句或八句 |
| 表达方式 | 直接叙述、议论、抒情 | 多用比喻、象征、借景抒情 |
| 情感表达 | 深沉、理性、富有责任感 | 多样,可抒情、言志、咏物 |
| 代表性作品 | 《岳阳楼记》 | 《登鹳雀楼》《望庐山瀑布》等 |
三、结语
虽然《岳阳楼记》不是古诗,但它的文学价值与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许多古诗作品。它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了诗人般的情怀,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与高尚的道德情操。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,《岳阳楼记》与古诗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学遗产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。


